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详情 » 目前上市公司内控失效企业

目前上市公司内控失效企业

发布时间: 2024-04-29 09:17:15

1. 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1外部成因
(1)法律不完善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性的法律,有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但是我国还没有对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出台强制性规定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只规定了“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而对于由内部控制所引起的高管越权、大股东占款等问题则规定的少之又少。比如中航油巨亏事件暴露后,新加坡立即进入由新加坡商业事务调查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交易所负责的刑事调查程序。在调查过程中,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被拘捕,同时中航油另外四名高管的护照被新加坡警方收缴,并限制出境。而在国内,竟没有首先进入法律程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而是先进行重组,再追究责任,明显我国法律存在程序上的不合理,给相关责任人逃脱处罚的机会。
(2)证监会监管不利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上市公司的法定监督管理部门。证监会负责制定发行证券的规则、审核并监管企业发行证券。但在实践运行中,证监会的监管作用并没有对上市公司十分有效,主要由于一处罚不及时,二处罚力度小。
2004年12月,证监会对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出处罚。原因是该公司自1997年至2001年利用募集资金38300万元和自有资金305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虚开销售******虚增利润15800万元,将证券投资转回收益11124万元冲销费用虚构利润。时隔三年,证监会的处分早已起不到惩前毖后的作用了。
又如湖南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虚构税前利润6354万元,多披露募集资金2926万元投入项目投资、帐外应付票据22533万元。该公司还以自然人名义帐外出自设立7家子公司,用于买卖股票、资金划转等。然而证监会与2005年8月处理结果是对天一科技处以5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给预警告并罚款10万元。
可见证监会若执法不严,处罚不力,违法不究,将很难起到遏制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不能起到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作用。
(3)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
我国的资本市场较国外的资本市场相比有诸多的不完善之处,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都还很不健全,交易不规范,暗箱操作,非法牟取暴利时有发生。同时,且普遍存在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如果要求完全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信息,投资者将更加失去信心,导致市场更加混乱。
另一方面,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流通股仅占总股本的31.6%,这使得中小股东要权衡实行监控的成本与收益,理性的选择就是放弃监控权,采取“搭便车”,以二级市场的交易为主,因而关注点放在了企业的营运结果上,而放弃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关注。
(4)外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忽视
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这两方面对内部控制的监督都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政府审计的主要目标仍是查处违规违纪,近年来已经向会计报表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方向靠拢,但对公司内部控制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形成对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及执行情况进行约束、检查和奖惩,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而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所关注,但其调查也多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无法起到完善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
(5)理论自身缺陷
内部控制理论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即使设计的再完美,仍难以保证绝对预防或察觉所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内部控制主理论要有以下几方面缺陷:
○1环境是变化的,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固定的。企业所面对的环境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若要达到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资产等目的,就必须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更新,调整过时的条款。然而企业中的制度基本上是不会变的,这和时刻保持内部控制的先进性产生了矛盾。
○2内部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内部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最早提出的内容,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但如果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互相串通,那么内部控制的这一内容将失去意义,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出纳和会计合伙挪用公司资金,保管员和财产记录员联手作假,都将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公司发生舞弊现象。
○3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企业一贯支持的原则,在内部控制方面也不例外。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成本也越高。如果增加的控制环节过于降低工作效率,就可能会放弃实施这项内部控制。由于企业资源有限,对于很少发生或不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企业不会制定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但当这些经济业务发生时,就没有相应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了。
○4各种控制程序都是针对其相应的内容由执行人员对其进行监督控制的工具。但对于执行人员的行为,该程序却无法对其进行监督,这是程序无法避免的缺陷。当内部控制的监督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不正当使用权利时,内部控制也将完全失去租用。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将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决策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决策出了问题,贯彻决策人意图的内部控制也失去了相应的控制职能。
2内部原因
(1)产权不明晰
产权明晰有利于协调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成果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产权不明晰,委托人和代理人就不能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委托人无法对代理人进行有标准的考核,代理人也因此无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而容易引起随意决策和浪费行为。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产权不明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内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控股权实质上仍然是国家所有。国家是人民意志的代表,人民就是国有股的所有者,是企业的委托人。但是这仅是名义上的所有,实际上任何的个人都无权对其拥有产权的国有资产自行决定处置。这就导致了上市公司“出资人缺位”,产权不明晰。高级管理人员无需对自己的行为向委托人承担任何责任,造成了他们无视内部控制制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甚至通过损害企业利益来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2)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的独立董事制度。根据规定,独立董事的候选人人选由董事会、监事会和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名,独立董事津贴标准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其中就存在着缺陷。任命与薪酬都由董事会,监事会决定,董事会又由大股东支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根本不能完全保障。
此外,独立董事多来自于上市公司外部,不在上市公司中任职,这就使得独立董事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上许多内幕或刻意隐藏的问题很难发现。独立董事又大多是兼职,每年召开董事会次数有限,仅靠几天的会议就决定企业的经营方针,显得有些草率。
(3)股权结构缺少监督
就前面提到,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现象十分严重,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监督和约束。在2004年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1066家样本公司进行的实证研究中,84%的上市公司董事长、68%的上市公司总经理来自第一大股东,第一大股东在董事会中投票权过半数的达64%。[9]这表明第一大股东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的投票权和控制权,其他董事根本没有权利来对大股东进行监督。对于机构投资者,流通股只占总股本的1/3,也无法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产生大的影响,无法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起到制衡的作用。没有有效的监督,内部控制也无法使管理人员自觉的遵守。
(4)缺乏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有反馈的支持。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工具,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实施,起到应有效果的机制。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都有较为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对其执行效果和制定标准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机制。究竟内部控制执行的情况如何,内部控制的制定是否合理,如果这些都不得而知,那么内部控制的完善进程将相当的缓慢。
(5)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认同关系、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践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核心支点,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10]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依赖于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对待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态度,是企业管理行为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形成的精神上的结果。如果企业文化是积极、敬业、诚信的,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协调,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就都会降低,执行效率也会提高。反之,消极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游离于制度之外,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低下,成本提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两种不健康的企业文化:
○1无明确企业文化。有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十分明确,规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没有对员工进行价值观的倡导,使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活力,员工没有积极性主动执行。
○2过激文化。有的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倡导超出企业范围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让员工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忽视了现实中的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十分不利。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应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整改和完善。但鉴于篇幅有限,笔者认为要对公司有实际借鉴意义,应从公司的可操作性出发,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通过以上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回顾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以COSO框架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完善。虽然企业风险框架理论是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其内涵相对COSO加入了更多的目标和要素,相对更加完善,但我国现在理

2. 最近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请给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几年的。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2004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
案例简评: 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新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行对垒,无疑“以卵击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
(2)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04年7月间曝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2005年10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行了检查。2004年绩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事件,从B级降至了C级。2006年4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10至20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
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到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12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无力归还南航集团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15亿元,南航集团无奈只得将其实行债转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的陈利明因涉嫌违法,先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侦查证实,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5400万元,挪用公款近12亿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
案例简评: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2-3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
(3)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来,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刘其兵则神秘失踪。国储局的交易对手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
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不排除基金再度逼仓的局面出现。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
案例简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当国储局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
同中航油期权投机案一样,同样是小角色、新手的国储局,与国际基金大谔对垒,显然不是其的对手。
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

3.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及对策分析

给你两个文献资料: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
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
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
策、措施及程序。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重视企业
内部控制的问题,在第27 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
监督(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 的基本要求。
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充分发挥内
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
1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1. 1 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
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
(票) 分管;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
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
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
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隐瞒或
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1. 2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
定比例的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
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挥霍浪费,
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
加霜;有的企业由于财务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
销制度松驰,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
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
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
缺、积压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2. 1 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
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
部分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
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2.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
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
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
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1 ] 。
2. 3 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的考核以目标
利润完成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
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
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
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
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
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
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
达的有关指标。
2. 4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
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
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
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
志办事,法律、法则、制度懂行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
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
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
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
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2. 5 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中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
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 在内的企业外部监
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
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
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
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
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
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
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
师监督不力等。
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 1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
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
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
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
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
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做好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
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
二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
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
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
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
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
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
业如不需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直接此
项工作。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
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
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达内部
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
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
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
部控制体系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
“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
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3. 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
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
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
制制度在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可能产
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
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3. 3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
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
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
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
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领导
认识不高,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对财经纪__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更深层
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代理问题。因此,只有通
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
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
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4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
行为主体全是人(这里指的人是指一个企业从领导
到有关业务经办人员) 。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
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
控制工作做好。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
帅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及时掌
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
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
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
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
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
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
范和控制。第二,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
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
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
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
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对会计人
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
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3. 5 强化外部监督
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
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
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
督合力;应加强以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
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加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
抓好对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
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
司) 违法违纪行为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6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
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
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大中型企业
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账务处理过
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计算
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
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今后还要特别注意开
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
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3. 7 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
联合国公共行政和财政处编制的《发展中国家
政府审计手册》认为:在20 世纪,政府审计的重要发
展之一是对内部控制观念的确认,以及创建内部审
计单位,并把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内
部审计通过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
和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
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
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
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3. 8 全力推进内部控制国家化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多是
一种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受益
对象来看,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其他
的利益相关者,如外部股东、债权人、政府等。针对
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薄弱的情况,公司或公司的上
级管理部门,应面向广大外部投资者和公司员工,定
期举办风险知识培训班,运用实证或案例分析的方
法,分析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关系,强调内部控制
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都重视风险控制的环境。
3. 9 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弹性设计
再完美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设计者
应根据经营范围、企业文化、科技水平等的变化,不
断调整内部控制系统,同时要注意组织之间上下、左
右的协调关系。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失效的原因分析
摘 要:民营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体系与内容结构还有待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薄弱。该文就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控制度;现状;失效原因;分析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民营企业,如何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个民营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课题。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董事担任监事的也屡见不鲜。许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经理人员的作用。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和职位的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使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受企业经理的直接领导,财务监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无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专权独断等现象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秩序,是假数字、假报表出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
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单位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如有的单位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的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都开设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单位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情况
会计电算化已得到普及,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这些都带来了新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面对层出不穷的经济新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经济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财务人员利用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改原始电子账簿,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很难恢复到真实情况。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
如一些经改制而组建的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是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或董事长,权力不能有效地被监督,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股份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公司也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的产生依然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样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大多数管理者还不习惯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很多公司要么没有内部审计机构,要么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了大量“内耗”,无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二)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一个持续经营的民营企业而言,常见的企业风险包括战略风险(不恰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规划导致的风险)、经营风险(不适宜的经营手段导致的风险)、财务风险(失去融资能力或遭致无法承受的债务而导致的风险)、信息风险(不相关、不真实信息报告导致的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环境骤变和政策不明朗导致的风险)、灾害风险(战争、自然灾害等人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正是因为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才成为必要。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认识和分析企业整体目标及各活动层目标,以及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可能的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此,风险防范既是企业管理的必要部分,也是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的内在动力。换句话说,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与风险管理的要求相并存的。正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才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配合风险管理,实现企业目标。
(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民营企业往往存在着“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这样一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民营企业管理者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民营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阶层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管理者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六)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4.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

1.1有利于维护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仅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同时也与中小投资者相关,也与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大股东相关。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制定出合理的改革,对企业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运作,可以起到主导作用。

1.2有利于促使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股票市场的运营中,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财务报告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的支柱。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支配作用。保证上市公司的标准化操作,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外部监督和管理非常重要,但只扮演着外部监督的角色,只有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规范其操作,才可以促进资木市场的成熟,使市场规范的发展更加规范。通过对于内部控制和内

部审计的理解,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研

究和探索,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2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公司监管结构不健全

①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的过度集中、国有股份的内部人员控制严重。

②责任淡化,对独立董事和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很难实现监管责任。

③董事会和监事会缺乏权威性,不能发挥监督作用。

④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现象非常普遍。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都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监督和评价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体制不完善两大问题。中国的资木市场相对落后,相关体制改革滞后,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产生缺陷。其次,审计领域审计职能的狭窄和过于单一,不合理的内部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素质和道德素养不高等,是后天发展不完善的表现。

2.2上市公司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由于上市公司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理解,对于怎样弥补内部控制缺陷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上市公司的热论。由于内部控制人员对控制理论知识的缺乏,没有准确认识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和原理机制,导致其干扰了内部控制环境,导致出现风险控制机制薄弱、监管不力等问题。

事实上,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体制,特别是对监管部「l缺乏约束力,很多规章制度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和实施内部控制体制。风险管理意识差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上市公司正面临着战略调整和结构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上市公司有着强大的规模,充足的资木率,虽不像中小企业会因为资金短缺和毁灭性的金融风险而受到发展限制,但由于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这样的大型机构可能也会面临新的危机。

2.3上市公司缺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上市公司缺乏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且内部控制的审计在整个内部控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审计不能充分施展其功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首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粘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很难做内部审计。

其次,对内部审计职能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

再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许多会计人员兼任审计职责,审计时不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的`知识。

最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不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或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实施期间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只有少数上市公司设立执行委员会和董事会,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全面的在上市公司内部实施,内部控制在很多上市公司只流于形式。

2.4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评审技术的掌握不够

在审计实践中,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使用并不乐观。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过低。因为每个组织管理水平有限,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控制的审计评价技术掌握不充分的原因,使科学和标准化的内部控制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审计。国家的审计模式仍然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即使是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审计,也经常关注和评价会计控制,忽略了其他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

3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管

3.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处于稳定状态的中国上市公司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中国上市公司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和挑战,随之对风险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上市公司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预测,降低企业风险。此外,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企业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和预测水平。

3.2改善企业的内部监督

必须有效地改善内部监督,改善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为了保证内部监管的独立,应该多目标决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各自功能,通过外部监督系统,引入完全外部监事或独立董事,加强监督职能。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审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公司需要增加高度重视内部培训,在第一时间组织结构,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是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功能。

;

5.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案例

【摘要】 我国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同时也对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上市公司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完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问题; 改进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二是董事责任淡化,董事会缺乏独立性,从而难以对经理层实现有效的监督。三是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缺乏权威性。四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表面上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一些上市公司机构臃肿、管理层次过多和效率低下;一些上市公司缺乏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以致决策和执行程序混乱,问题频发;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仍然是重视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忽视横向的协调关系,导致同级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协调配合等等。
(三)企业文化缺失
很多上市公司忽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只重视管理 规章制度 的建立和机械性实施,而没有探索和总结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忽视了现代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些上市公司领导还借建立企业文化之名来塑造个人形象,对内搞个人崇拜实现个人专断,对外扩大个人知名度捞取社会利益或政治资本。一些上市公司“所谓”的企业文化,主要为对外摆摆门面,在企业内部根本形不成文化理念,起不到任何实质性作用。
(四)风险控制薄弱
一是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个别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仍未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或只把风险控制当做讲话的时髦词,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二是风险控制机制缺乏。一些上市公司领导虽然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但并不知如何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制定制度、作决策和管理活动中仍然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五)控制活动不力
一是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空洞,“原则性”的要求多于具体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控制活动。二是有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所制定的控制活动相当一部分存在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问题,无法落实到管理过程之中。三是有的上市公司对控制活动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检圆闭敏查、考核和奖惩橘枝措施,控制活动执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外,内部控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够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以正确认识,或对控制程序和措施缺乏正确的理解,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也使控制活动失去应有的作用。
(六)内部审计作用难以发挥
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多数上市公司将内部审计设置在公司管理层,同时接受管理层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领导。而审计委员会基本上处于虚置状态,内部审计完全听命于管理层,难以发挥其在内部治理中的作用。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监督范围过于狭窄,多局限于对会计监控的层面,监督职责落不到实处。三是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现代内部审计技术与手段等。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相对落后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在西方国家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探讨和研究,直到2008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才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虽然有的学者也较早地引进了美国《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引进上,缺乏实践中的运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使上市公司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对内部态散控制的认识不足
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造成了有些上市公司对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由于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掌握不够,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不能正确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要素和原理机制等,造成了内部控制环境紊乱、控制活动不力、风险控制机制薄弱、监督体制不顺等问题。事实上,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并不缺乏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尤其对管理当局缺乏约束力,甚至在执行中,许多规章制度经常被束之高阁,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三)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一份 调查报告 中显示:在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后,美国上市公司为了适应法案的要求,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在所调查的收入20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中,平均85%的企业投入资金超千万美元、60%的企业投入十万小时以上来健全内部控制;收入在50亿到200亿美元的企业中,有近41%的企业投入超过五万小时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而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出于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不愿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甚至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省略应有的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造成内部控制的严重缺失。
三、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强化监管,保证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还未能将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作为自觉行为的情况下,采取强制的方式来强化对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管,显得非常必要。为此建议:
1.以法律形式强化监管,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即以法律形式明确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公司内部控制设计、运行、评价和报告中的义务并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将内部控制的执行问题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层管理者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一旦高管人员超越内部控制,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中航油案例, 从内控角度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极弱导致的。“事实先于规则”,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在期货交易上的客观写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人士向媒体透露了这样一个经过:中国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上市后并没有向证监会申请海外期货交易执照,后来证监会看到其招股书有期货交易一项,才主动为其补报材料。中航油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身份为掩护同国内监管部门展开博弈,倚仗节节上升的市场业绩换取控股方航油集团的沉默,从而进入期货和期权业务;而监管方对此不仅没有追究到底,还放任其“先斩后奏”的行为,直至投机和亏损的真实发生。而中航油的董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普华永道对公司董事会成员、管理层、经手交易员进行详细问询,出具了详细的调查报告。透过当事人之口,中航油(新加坡)这家一度被认为是“样板”的海外国企,内控混乱不堪、主事人不堪其任、治理结构阙如纸上谈兵。
(二)风险意识薄弱
中航油内部的《风险管理手册》设计完善,规定了相应的审批程序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通过联签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将现货、纸货和期货三者融合在一起,全盘监控。但是自2003年开始,中国航油的澳大利亚籍贸易员Gerard Rigby开始进行投机性的期权交易;陈久霖声称,自己并不知情。而在3月28日获悉580万美元的亏损后,陈久霖本人同意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Cindy Chong和交易员Gerard Rigby提出的展期方案。这样,陈久霖亲自否定了由他本人所提议拟定的“当任何一笔交易的亏损额达到50万美元,立即平仓止损”的风险管理条例,也无异于对手下“先斩后奏”的做法给予了事实上的认可。
(三)信息系统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过做假账欺骗上级。在新加坡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份的财务统计报表上,新加坡公司当月的总资产为4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3%。长期应收账款为11.7亿元人民币,应付款也是这么多。从账面上看,不但没有问题,而且经营状况很好。但实际上,2004年6月,中航油就已经在石油期货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仍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的资金,但在财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由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就被陈久霖以做假账的方式瞒天过海般的掩盖了这么久,以至于事情的发生毫无征兆。
(四)管理失控,监督虚无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团资产与财务管理部负责人李永吉身,没有审阅过公司年报。其次,即使李永吉想审阅年报,也有困难。因为身为海外上市公司董事,他英语不好,所以不能从财务报表中发现公司已经开始从事期权交易。荚长斌兼任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及中航油集团总裁。他强调,由于中航油集团并没有其他子公司在中国以外上市,所以董事的职责对他而言是不熟悉的。他指出,直到2004年11月30日,董事会一直都没有对陈久霖有“真正的”管辖权。与李永吉一样,荚长斌声称,语言障碍使得他对中航油(新加坡)缺乏了解和监管,而且,尽管身为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他的财务信息却来自位于北京的中航油集团财务部。同时,由于监事会成员绝大多数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内部审计平时形同虚设,这种监管等于没有。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失效、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中航油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三、思考
中航油事件给大型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企业的重视。中航油内部控制的失败,更是引发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新思考:
(一)必须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责。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营管理者实质上拥有了企业控制权,由此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评价自己,势必产生滥用职权、牟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实现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企业日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受到保护。
(二)应从细节控制转向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制定协调一致的目标,找出企业关键性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设置关键控制点。由于有限的管理资源和可观的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精力不能放在所有的细枝末节上,所以,就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别重视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最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决策者判断、控制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三)应从关注内控建立转向内控运行和评价。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设计内控时,也是花了相当大精力的,但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方面,却缺乏应有的措施。因此,内控必须要有一个监督机制来促使它的执行。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本身在企业中不直接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但同时又处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比较熟悉,对发生的事件比较了解。公司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都经董事会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又保证了其权威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审部门通过对内控的审查和评价,可以从中找出控制薄弱点,发现内部控制不尽完善和执行无力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
(四)内控的对象应从基层转向高管。
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使得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内控的首要责任主体和最基础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绝对权力,所以高层领导必须纳入到以相互检查和权力制衡为基本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否则,高层领导将具有超越内控约束的特殊权力,从而导致整个内控或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从根本上丧失有效性。

热点内容
中小板企业内部审计 发布:2024-05-14 10:47:44 浏览:977
新三板企业被起诉 发布:2024-05-14 10:47:44 浏览:865
股票账户资金余额消失万元 发布:2024-05-14 10:47:32 浏览:349
怎样股指期货开户 发布:2024-05-14 10:41:10 浏览:815
新三板个人股东开户 发布:2024-05-14 10:24:26 浏览:836
两支股票的案例分析 发布:2024-05-14 09:56:55 浏览:791
股票分析师种子 发布:2024-05-14 09:44:50 浏览:660
挂牌股票做市转让什么意思 发布:2024-05-14 09:44:48 浏览:9
内地美股账户 发布:2024-05-14 08:37:01 浏览:354
高中生怀孕生孩子的韩国电影 发布:2024-05-14 08:29:39 浏览:531